[湃客]央视说全国超3亿人有睡眠障碍,你在其中吗?

2021-04-06 14:55

近日,CCTV发布的“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报道,让睡眠这一话题登上了风口浪尖。
就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其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表现而言,市面上至少存在上万种有关的研究。一些专家认为,在工作中表现出疲惫的状态,实际上跟醉酒状态是差不多的。
你是否也常为睡眠所苦恼?
有这样一本书也许能解决你的疑惑和需要:
《睡眠的秘密世界》
The secret world of sleep
为什么睡觉?
阿米巴虫会睡觉吗?它们肯定会在某些时候蜷缩起来,进入不活跃的状态,但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取决于你如何定义睡眠——而睡眠的定义不止一个。
如果采用极简主义的标准,你可以认为睡眠是指生物体进入不活跃的状态;如果在此时受到戳刺或是惊扰,它的反应没有平时那么激烈,但如果有危险逼近,它能够从这种状态中醒来。这种不活跃的状态似乎是有目的的,因为在睡眠受到干扰后,动物总会试图弥补(我们称之为反弹式睡眠)。根据这一松散的定义,阿米巴虫的确会睡觉。它们停止移动,蜷缩起来,哪怕被戳也毫无反应。这一状态会持续几个小时,通常是在夜间;如果老是被戳,休息受到干扰,它们也会出现反弹反应。昆虫、鱼类和两栖动物也会睡觉。事实上,动物王国的所有成员都会时不时地打个盹。对于黄蜂和其他有触须的昆虫来说,睡眠状态尤其明显,因为触须会弯曲下垂,这表明它们对环境的警觉性降低了。
图片授权:pexels
那么,睡眠只是动物在无所事事的时候进行的一种活动吗?事实正好相反:睡觉常常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大部分动物生活在充满掠食者的环境中,一旦失去对危险的警觉性,它们很容易遭到攻击。要是没能发现鬼鬼祟祟靠近的掠食者,动物很容易沦为别人的盘中餐。我们这里说的不光是老鼠、长尾小鹦鹉或是蝌蚪之类脆弱的小动物,大型动物同样面临危险。比如说,躺着打盹的长颈鹿需要大约15秒钟才能站起来,要是这时候附近正好有只饥饿的狮子,那它就太不走运了(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长颈鹿大部分时间都站着打盹或是靠在树上小憩;不过每天晚上,它们还是需要躺下来一小会儿,享受一点高质量的睡眠)。既然睡眠这么危险,而动物(例如长颈鹿)不惜以身犯险,这说明睡眠一定很重要。某些生活在野外开放水域里的动物(例如鹦鹉鱼)想出了一些聪明的法子,尽量减少午睡的风险。鹦鹉鱼会在自己体外形成一层粘滑恶臭的覆膜,以此吓退垂涎它的掠食者。宽吻海豚、鸭子和很多鸟类则创造了两个大脑半球轮流休息的睡眠方式,这种状态下它们的大脑活动模式表明,同一时间段进入睡眠的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另一个半球则保持清醒,控制着一只眼睛睁开以观察有无危险,同时协调一些基本的运动,例如游泳或者拍打一只鳍足来保持漂浮。两个半球轮流休息的睡眠方式带来了一个关于意识的有趣问题:如果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处于活跃状态,那么这只动物真的醒着(或者说有意识)吗?
睡眠的功能
那么,睡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样消耗大量时间又危险的行为在动物界如此普遍,那么,它必然有某种重要的功能。在睡眠研究的历史上,阿兰·莱齐茨查芬(Alan Rechtschaffen)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曾经表示,“如果睡眠不提供某种生死攸关的功能,那它就是演化过程中最大的错误。”在这一论断的提示下,科学家们合情合理地达成了共识:睡眠必然很重要。但是,睡眠为什么重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五花八门了。一种流行的观点是,睡眠是动物节约能量的一种方式。归根结底,动物睡觉时不怎么动弹(海豚等两个大脑半球轮流睡眠的动物除外),那么这种不活跃的状态必然会节省一些能量。这个假说很有蛊惑性。比如说,我们知道,为了节省能量,很多动物会冬眠;而且从表面上看,冬眠和睡眠似乎有许多共性——但是,冬眠通常会持续好几个月,而且冬眠时动物体温会大幅降低(有时候仅比冰点高出几度),远低于睡眠时的水平。事实上,许多动物冬眠期间体温会短暂地升高,以便获得足够的睡眠。这意味着它们投入了部分能量来获取睡眠——所以,睡眠的目的不可能是单纯地节省能量。
图片授权:pexels
要研究睡眠为什么那么重要,还有一条路,那就是观察睡眠不足会引发什么后果。我们对睡眠不足的研究十分深入——在许多针对老鼠的残忍实验中,我们剥夺老鼠的睡眠甚至到了致命的程度;而以人类为标本的实验则小心得多,通过这些谨慎的实验,我们仔细分析了睡眠不足状态下人类的大脑、激素水平、注意力、记忆力和决策力。
在一项经典的实验中,我们在一片水池里放了一个倒扣的花盆,然后把老鼠放在花盆顶上。花盆的顶高于水面,但面积很小,一旦老鼠的肌肉放松下来,它就会掉进水里(然后变得湿淋淋的!)(图1)。有一个睡眠阶段(REM阶段,或者说眼快动睡眠)的标志是身体肌肉彻底松弛,所以这一实验确保了老鼠每次进入REM阶段就会湿淋淋地醒来。享受这种待遇的老鼠很快就失去了对体温的控制能力,体重减轻,皮肤出现损伤;几周内,它们全死光了。这一实验表明,睡眠对于体温调节和整体健康(例,缺乏睡眠最终导致死亡)十分重要;不过实验结论也饱受非议,因为老鼠在实验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正如你能想象到的,某些批评只是抨击实验过程的残忍,显然在当代,这样的实验难以被道德委员会接受;而某些批评则有其科学意义。仔细思考一下这项实验,你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些不幸的小动物死于非命的原因其实并不那么明确。真的是因为睡眠不足?还是因为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引发了健康问题?后续的小鼠实验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目前还未得出能让怀疑论者满足的答案。
人类睡眠实验
以人类为标本的实验通常温和得多,除了长期(有时候长达 11 天以上!)的睡眠不足以外,参与者在其他方面得到精心照料,而且他们知道自己随时可以退出,所以基本不存在焦虑。尽管如此,这类实验仍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应激激素皮质醇升高、体温略微下降以及免疫功能衰退。这意味着从物理层面上而言,睡眠对免疫响应和 保持体温都有重要作用。实验的效果十分明显,但还远远 不如声名狼藉的花盆实验中那些老鼠烈士的激烈表现。不过,睡眠不足对人类精神的影响远大于物理影响.不用多说你也应该很清楚,要是得不到足够的睡眠,我 们人类很容易觉得烦躁。这方面最极端的例子也许是兰迪·加德纳(Randy Gardner)的故事,在 1965 年的一项学校科研实验中,这位 17 岁的少年连续11 夜不曾入睡 (创下了当时的纪录)。
图片授权:pexels
最开始几天里,加德纳难以集中注意力,也难以重复简单的绕口令;到了第四天,他出现了记忆丧失和轻微的幻觉(例如把一盏街灯当成人)。一周后,他说话变得缓慢而含糊,到第九天和第十天,他出现了更显著的认知损伤——比如说,从 100 开始倒数,他数到 65 就停了下来,显然是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正在干吗了。他还表现出偏执狂的迹象,说话变慢,也没有音调起伏。但是,以运动为基础的技能似乎没有受损。经受考验 的第十天,加德纳在弹珠游戏中战胜了一位正常睡眠的访 问者。虽然损失了大约 90 个小时的睡眠,但在实验结束 后,加德纳只补偿性地多睡了大约 11 个小时,也没有表 现出任何的长期损伤迹象(当时的实验对他的监控也许没 有今天这么严密,不过我绝不推荐任何读者自行尝试这一实验)
我们更克制、更科学地对更大的人群做了实验,加德纳的案例佐证了睡眠不足在此类实验中表现出的多种影响。换句话说,睡眠不足会导致喜怒无常、幻觉、偏执、记忆力变差、专注力及决策力受损。这些功能都是由大脑控制的,所以实验结果表明,睡眠或者睡眠不足,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大于对身体的影响。
睡眠比你想的更重要
睡眠和空气、食物、水一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必需品。适当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合理的运动,是健康的基本保障,其中睡眠与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
为了指导国民健康生活,睡眠“新国标”就此诞生。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倡议: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从2022年起到2030年要达到7-8小时。
睡眠存在一个生物节律,即大约在90-100分钟的时间内经历一个有5个不同阶段的周期,国际睡眠医学将睡眠阶段分为五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
人的睡眠质量不是由睡眠时间的长短决定的,而是由经历完整睡眠周期的个数决定。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周获得35个睡眠周期是最理想的,平均到每天大约是5个睡眠周期才能拥有足够的深度睡眠,因此,睡眠时长需保证7-8小时。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应该把考察周期拉长到一周来看总量,而不是每天都要精准到5个睡眠周期。所以,即使某天没有睡足,也不必恐慌。但要尽量避免连续3个晚上缺失睡眠周期。
最后,附上几个帮助睡眠的小妙招
· 饮食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种类为宜。
· 生活有规律,定时上床,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饮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 限制卧床时间:不睡眠不上床,不困(无睡意)不上床,醒后立即起床。
· 别让床成为你学习、工作的场所。在床上躺着看书、看报,或谈论兴奋性的话题,会削弱床和睡眠的直接联系。
· 思考或进行紧张活动,可以使人体释放应激激素,产生警觉性。但将压力写入日记可以帮助我们爬上床时忘却躁动。

原标题:《央视说全国超3亿人有睡眠障碍,你在其中吗?》
阅读原文

分享到: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