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观察者,观察者网社区,观察者社区,风闻]从王凤雅事件看主流媒体、自媒体与当前新闻空间的困境

2021-04-20 03:01

【文/陈迪,时评人、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

王凤雅事件的真实轮廓现在已经基本清晰了。当初被作为攻击这家人的最重要“罪状”,也就是把网友募捐的给女儿治病的钱用在了治儿子的兔唇上,后被证明子虚乌有,因为儿子兔唇的治疗远在女儿确诊之前,更何况那也是有另外的慈善机构提供了专门资金。此外在慈善筹款数额以及王凤雅确诊时候的病情危重程度,网上最初的传言也与事实有很大出入,其程度足以影响对于这家人是否存在所谓“诈骗、遗弃、杀人”的判断。总而言之,两天前点起来的那把怒火被证明缺乏事实依据。

其实在最初的那篇引爆微博的长文上线的5月24日中午,半小时之内我就已经看到了,乍一看“农村重男轻女家庭挪用善款致女孩殒命凸显慈善困境”当然是个新闻性十足的选题。但是稍作检查之后很快就明白肯定不能转不能评,原因很简单:当时整个事件就没有任何具有强采编能力的大媒体进场,没有记者核实过。所有的关键说法与指控只来自一个面目模糊的自媒体公众号,没有机构背书。和业内其他一些大机构的同行稍作沟通,判断都是一致的,在记者到场之前不参与、不评论。

500

如果你们有心留意的话,现役实名媒体人在社交网络上的日常行动方式都会是类似的,也就是在新闻事实得到机构核实之前不评价。这并不是想说明媒体从业者就怎样,而仅仅是我们的工作身份所要求,在社交媒体上也要遵循与机构发言至少是接近的标准,对信源不扎实的消息零采纳,否则是有可能回单位挨批的。

这更不是在马后炮地指责参与了这轮不实消息传播的大V,尤其是个人大V,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如果不是受到所属机构相关发言规则的规训,那他们和普通网友的行动方式与标准也不必然会有太大区别。所以,大V可能是好大V,不小心转发错了东西不等于他们就从此不好了;但这也相应地说明,大V转发并不意味着这消息就可信了,大V压根就没有这能力去给新闻的真实性背书。

可是,话说回来,如今的机构媒体由于采编能力不济、调查报道不平衡全面、核实把关不严而导致闹出大乌龙的案例也不少见了。但为什么相比自媒体,他们的在场还是必须的?还是更加可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要负责任啊,而且是具体到个人头上的负责。确实如今自媒体乱说话也常有见到封号关停的,但那并不是日常制度化的问责,而是更加接近运动式的清理,这自然意味着更高的门槛与更低的负责概率。但对于机构媒体来说,如果报道出现了大偏差,网友看不见而已,但其实记者回到自己单位都是要写检查的,顶头上司都是要给上级做检讨的,严重的话甚至机构领导都是要飞到主管部门处当面做交待的。回头再一层一层往下问责,而且这就是制度化常态化的设计,你们说哪边会更加忌惮不实消息?

前面我所说的“具有强采编能力的大媒体”,这个定语有点啰嗦,但是必要的。全国上下也许大多数城市都有自己的报纸广播电视台,大城市甚至一个地方挤N多家。但是只要留意就能发现,能够在全国性热点事件中出场采集一手素材的,来来去去其实也就是那么几家大的,二手传播的不算,只算能常态送记者到现场的。然后,你们还会发现,这碰巧就是那几家你们经常骂的。为什么就不见其他媒体招骂?当然啦,它们都没钱没人,不采不做一手只转发,没这个能力招骂呀。

由于媒体在具体国情下的特殊角色、任务、与规则,决定了它们从一开始就不会是完全完整的市场竞争主体,在新的技术条件所带来的新市场形势下只会下滑得比外面更快更惨烈。份额与收益断崖式下跌、富有经验的采编队伍流失、调查记者在仅存的规模上就无力覆盖全国上下的新闻热点事件,必然导致空余出足够大的空间让自媒体抢夺到部分事件的第一落点并获得形塑议程的能力。假如这次的王凤雅事件从一开始就有复数家媒体在场采集供料,让用户都有进行信息交叉比对的机会,想必那位最初误信自媒体说法而导致传播爆炸的大V现在也不至于如此懊恼了。

当然不能预设所有的自媒体必然是流量导向的、或不在乎事实只在乎爆款的,但至少在采编的能力与把关标准上,自媒体大多不会将新闻传媒的行业要求加予自身,这个是肯定的,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啊。不过即便如此,从整体上而言我依然认为自媒体的存在与蓬勃是一种积极的发展,它们的出现为我们言论空间中一些固有的缺漏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补充,在很多媒体不方便参加不能参加无法参加的场域为公众提供了讨论与注意的机会,站在历史的视角看来终究会是利远大于弊的。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样一个尴尬又无解的现实之中:媒体规模萎缩资源不足,导致对于新闻事实的采集与报道质量下降,反过来又挫伤媒体的公信力;遗留下来的空间难免让自媒体占据,而自媒体又没有那样的能力、并且不必然具备那样的动机,去坚持并实现新闻传播的要求与标准。作为结果的就是,热点新闻事件经常性地在谣言与反转中反复翻滚,最终让不少公众陷入什么都不相信、或相信什么都有阴谋与套路的愤世嫉俗之中。并且到最后,很多人都会忘记,还欠那些在不实消息传播中饱受网络暴力创伤的当事人一个道歉。因为站在这个角色上的人,他们每次都会出现啊,也许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分享到: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